欢迎来到韩国中文旅游资讯平台
历史搜索:

韩流3.0时代:20年前看韩剧哭 如今看韩国综艺笑

更新时间:2013-10-17 12:47:59
加入收藏
[导读] 韩流1.0时代:看韩剧听韩曲 哈韩多是非主流时间跨度:1993年-2004年 1993年,崔真实主演的韩国电视剧《嫉妒》首次登录内地荧屏,拉开...

韩流1.0时代:看韩剧听韩曲 哈韩多是非主流 时间跨度:1993年-2004年

      1993年,崔真实主演的韩国电视剧《嫉妒》首次登录内地荧屏,拉开了韩流席卷内地娱乐圈20年的序幕。想来你的记忆中未必有它的身影,因为初来乍道,该剧并未大红。但是,你一定记得4年后《爱情是什么》《星梦奇缘》《天桥风云》等一大波陆续被引进的韩剧。

韩剧带来各种“哥” 他们也曾是“杀马特”

      “那时候我是冒着‘生命危险’,熬到家人都睡着了,偷偷摸摸打开电视,把音量调到最低才能看。”网友“雪碧瓶子”回忆起当年看《星梦奇缘》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在《嫉妒》之后,内地电视台相继引进了《爱情是什么》等韩剧,不过要等到1997年的《星梦奇缘》,韩娱才真正成为一股潮流,引起了关注。

      《星梦奇缘》由崔真实搭档安在旭,高富帅男主加上灰姑娘美丽女主,标准的狗血剧情在当时掳获了一众女观众的芳心,“小民哥热”也从韩国一路蔓延到中国。安在旭在剧中的发型在今天看起来就是标准的“洗剪吹杀马特”,但是当时却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成为追逐潮流的年轻人们最热爱的发型,安在旭也成为第一个敲开中国市场大门的韩流明星。网友“雪碧瓶子”说:“这是我爱上‘少爷’的源头,从那时起脑子里就是各种‘偶巴’,小民哥、小政哥、远均哥。”

“白血病”流行了 女孩开始打男友了

      如果说《星梦奇缘》是韩流的先锋,《泡沫爱情》《冬季恋歌》则是韩流被引爆后乘胜追击的典范。在《泡沫爱情》中,安在旭与金喜善这对金童玉女成为了当时韩剧中最经典的荧幕情侣 ,不仅赚足正处于青春萌动期观众的热泪,更是让“白血病”这一悲剧要素成为韩国编剧屡试不爽的万金油。例如后来风靡内地的那部《蓝色生死恋》,宋承宪跟宋慧乔回天无力的爱情不知哭肿了多少少男少女的眼睛。

      在韩剧异军突起的同时,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在2001年被引入中国,刮起“野蛮女友风潮”,导致当时女孩都以打男友为荣,全智贤更是成为全民心中的女神。影片中,当车太贤向另一个男人交代全智贤的种种生活细节时,他瞬间变身“最佳男友”代言人。至于“如果她打你,一定要装得很痛,如果真的很痛,那要装得没事。”这类台词几乎也成了当时各类情书的常用金句。

韩国音乐也来了 H.O.T引万人韩文大合唱

      伴随着韩剧,韩国的流行音乐也在同一时期进入了中国。《星梦奇缘》的热播,使得安在旭演唱的片尾曲《永远》大受欢迎。最火的时候,他能在沈阳、北京、深圳等地连开演唱会,由于粉丝太多,出动了大批警力,即便是这样,安在旭演唱会还曾出现过多次被强行中断的情况。

      但是,要说韩国音乐真正席卷了中国的标志事件,就不得不提H.O.T这个韩国团体。2000年2月2日,北京各大报纸的文艺娱乐版头条,几乎都是前一晚H.O.T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的演唱会,有媒体甚至用了《H.O.T燃烧工体》这样的大标题。这是H.O.T在内地举办的第一场演唱会,在这之前内地的媒体和演出商都还在质疑,就这么几个韩国小孩,敢在能容纳上万人的工体开演唱会,票能卖出去么?事实证明,H.O.T早已经“悄悄”地累积了大量粉丝,据粉丝回忆:“当时知道H.O.T要开演唱会,我们是自发地在学校里贴广告,帮忙卖票。”

      2月1日演唱会举办当晚,被请去观摩的内地媒体被现场的盛况“惊呆了”,几万人的尖叫,几万人用韩文大合唱,这都是以前绝少见到的。“港台歌手(演唱会)也有叫的,但都是唱一会儿叫一会儿,这一场是从头叫到尾”,京城不少资深娱记还记得当年的“盛况”。更有意思的,工体在H.O.T举办演唱会之前,不能算是个开演唱会的好场地,几乎是办一场赔一场;而在H.O.T之后,工体慢慢成了检验歌手人气的标杆,能在工体办一场演唱会,成为歌手实力的最好体现。

追星全靠手写信 松垮衣服大头鞋

      资深韩娱专家、韩国KBS国际部节目主持人马雪曾经在2001年主持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档名为《聆听韩国》的节目,虽然现在广播早已不是主流媒体,但在当时可是观众了解韩国娱乐的唯一窗口。“绝大多数的歌迷都是通过广播以及书信形式来获取韩国娱乐资讯。”马雪对腾讯娱乐记者说,“一天收几百封手写信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还有很多远地儿的粉丝千里迢迢打飞的来看H.O.T演唱会。”

      而据资深韩娱粉丝小A介绍,“当时北京西单华威6层的韩国城是个朝圣圣地,小伙伴们不吃东西也要攒钱去逛街。那会儿那的衣服特别贵,但即使买不起也一定要去溜一圈,看看老板进了什么新款式,然后让家里买布料找裁缝做。学校里发校服,以前大家都爱选合身的,韩流开始之后,都选大几号的,松松垮垮的,留洗剪吹的发型,踏着大好几码的帆布大头鞋。当时觉得那么打扮酷呆了。”不止是服装,只要跟韩流相关的小饰品都特别好卖,比如印有H.O.T照片的胸牌。“10块钱一个,当时的零花钱1天才1块。”实在没钱消费怎么办?就挖心掏肺用诚意凑。小B就跟记者透露当时非常流行折千纸鹤,“我记得我用特别小的纸折了大概1000只千纸鹤,每一张纸打开都用韩文写着‘H.O.T我爱你’。”

靠影视剧和流行乐打开娱乐匮乏的中国市场

      谈及这个阶段,韩娱能在中国形成潮流的原因,某韩娱资深编辑分析道:“中韩两国1992年才正式建交,中国观众对于韩国这个经济发展迅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邻国并不熟悉,韩国电视剧中展现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就引起中国观众的好奇和关注。像《星梦奇缘》这样标准的偶像剧,也是之前在内地荧屏上很少见到的,而H.O.T这种劲歌热舞的唱跳团体,也是内地歌坛所缺乏的,在娱乐产品和娱乐明星匮乏的年代,韩流明星能走红中国也是情理之中。”韩流1.0时代,可以说是韩娱在中国迅速普及和推广的阶段,为即将到来的韩流大爆发做了一个基础扎实的铺垫。

 

韩流2.0时代:韩星主动来中国 收入翻了20倍 时间跨度:2004年-2008年

      2004年之前,虽然韩国明星在中国积累了不少粉丝,但是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2004年之后,韩国明星则开始成规模、有计划地进入中国市场掘金。其中,有张娜拉(微博)这种以中国为家的,也有Rain这样定期过来办演唱会、歌迷会的。

唱3首歌,张娜拉就赚了20万

      虽然此前安在旭和H.O.T都曾来中国短暂捞金,但真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中国市场的典型代表则是张娜拉。在《明朗少女成功记》中,张娜拉以乡下女孩造型成功演绎了一部爱情轻喜剧,并借此上演了真实版“乌鸦变凤凰”的故事。当时的张娜拉在韩国本土市场的影响力不及宋慧乔等人,只是二线女星,但张娜拉和她的团队选择了进军内地市场。2005年,张娜拉和刘亦菲、徐静蕾等合拍了电视剧《豆蔻年华》,正式拉开了自己闯荡内地影视圈的序幕,在这之后的8年中,她总共参与了13部影视剧,只有3部是在韩国拍完的。

      据知情人透露,在韩星中,张娜拉的市场还算不错,“她当时平均每场的商演费用在20万元左右,唱3首歌。因为来中国比较早,她也有广告,并上了不少电视节目,中国观众还比较认同她。”而在当时,韩国电视剧演员的平均月薪约合人民币9800元,大部分普通演员要靠不足人民币7000元的薪水维持生计。马雪在谈起这一阶段,韩星扎堆来中国市场捞金的现象时表示,“张娜拉在没人来中国的时候主动来了,在蛋糕分配中也就占领了优势地位。”

《浪漫满屋》捧红Rain 韩星成明星标杆

      凭借韩剧《浪漫满屋》热播,小眼睛的Rain红遍全亚洲。红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几乎所有的韩国人都知道Rain”,甚至还入选了《时代》杂志“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正当红的Rain特意签了中国代理公司,有意进军中国市场,国内演出商也看好Rain的市场号召力,敢于砸钱,接盘他的内地演唱会。

      “当时Rain的演唱会能坐满3万人,现在很多明星演唱会连3000人都坐不到。因为韩星普遍有感染力,他们来中国可以把不是自己粉丝的那部分潜在受众变为自己的粉丝,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追星的盲目性。”马雪觉得,在那几年,韩国明星的包装制作都比内地要高出不少档次,使得韩星成为了优秀明星代表,很多粉丝都是在周边小部分粉丝的带动下被同化的。

高速发展背后:每个环节都细致到苛刻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韩国娱乐在中国急剧膨胀的高速发展期,马雪认为细节和专业是决定韩流能席卷中国的重要原因。“韩国产品包装之所以成功的背后是专业,每个工种都细致到苛刻,所有事情都以职业化态度来面对。都说,韩国的群众演员是演员,但中国的群众演员只是群众而已。”

      而除了本身质量精良外,媒体的开放性与日俱增,也是韩流得以在内地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2005年左右,内地放开了对电视台的限制,就是说电视台也可以做韩流的娱乐节目了。”东方神起、宝儿等韩国偶像团体和新人,也几乎和韩国国内同时间介绍到内地,各类论坛也开始火爆,粉丝们纷纷替韩流明星建立个人中文网站。而在线下,以《COOL轻音乐》(现改名为《COOL当代歌坛》)为代表的韩流杂志都用韩国明星的海报来吸引粉丝,卖到脱销。

 

韩流3.0时代:中国产韩国造到韩国产中国造 时间跨度:2008年-至今

      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中国市场对于韩国娱乐业来说,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了,随着粉丝口味的变化,韩国娱乐业也开始深谋远虑地培养起中国“生产”,韩国“包装”的韩流明星,韩庚可谓是其中的前辈。同时,越来越多的韩国综艺节目开始被引进内地,中韩两国娱乐产业进入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融合时代。

韩庚来了,鹿晗、宋茜等一大波中籍韩星也来了

      2008年,主打华语市场的韩国王牌天团Super Junior子组合Super Junior-M(SJM)在中国正式出道,而其队长就是一名中国籍明星——韩庚,中国的韩粉终于迎来了一位中国籍的韩流明星。2002年,在S.M娱乐的中国选拔中,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韩庚以出色的舞技和外貌为自己赢得了机会;2003年,19岁的韩庚独自一人赴韩国进修,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也为韩流3.0时代的正式到来做了很好的铺垫。

      “韩庚的走红让韩国经纪公司看见了中国籍明星在本土的巨大号召力,他们开始更加积极的包装推广中国籍明星,针对中国市场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比如后来出现的EXO-M,完全是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在谈起韩庚的走红时,马雪这么分析道。

      的确,韩庚之后,韩国公司开始“变本加厉”地炮制中国产韩国包装的明星,S.M公司打造的EXO就分成了EXO-K以及EXO-M两个小组,EXO-M就是专门针对内地市场而打造,6名成员中就有鹿晗、吴亦凡等4位是中国人。此外,时下正火的F(x)的队长宋茜也同样来自中国。如果你不知道他们是谁有多火,那一定没有看《贵圈》第53期策划!

卖完明星卖综艺 娱乐节目火进内地

      虽然韩庚的出现再度激活了内地市场,但随着内地电视剧、偶像的崛起,韩娱市场被慢慢挤压,没有了前几年那种的火爆局面,韩流在2008年以后进入一个缓慢的发展期。不过也就在这段时间,韩国的综艺节目在字幕组的努力下,非官方地进入了内地,为之后电视台正式购买版权打下了基础。

      “卖完了明星卖综艺”,针对韩国综艺节目在国内的兴起,马雪这么评价道。“综艺节目的红火也是韩娱主动进军中国市场的产物。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影视剧产业基本已经跟进上了,唯独综艺这一块还是短板,有做大的空间。”

      早在2006年,南方电视综艺频道就引进播出了韩国综艺节目《X-MAN》,当时韩国综艺节目走的还是“明星+游戏”的路子。从2008年开始,韩国三大电视台打着“真实类娱乐节目”的旗号推出各类节目,从单纯的明星玩游戏到展现明星生活,其中以明星户外原生态对抗的《家族诞生》、真心告白类节目《强心脏》以及明星虚拟结婚《我们结婚了》为代表。而随着内地视频网站的兴起,花钱购买正式版权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也造福培养了范围更广的一批韩粉。

卖完内容卖版权 本土化后成新宠

      如今,韩国综艺的引进方式已从早期的单纯引进节目内容来播放,发展成了购买节目版权来本土化制作和包装。2013年中国版《我是歌手》就是在这一模式下取得空前成功,并让中国主流观众开始认可韩国综艺节目。全部13期节目网络视频总播放量累计接近7亿次,也足以让《我是歌手》笑傲内地大多数歌唱类节目,黄绮珊等老牌歌手也纷纷借《我是歌手》完成了咸鱼翻身,喜迎职业生涯第二春。

      继《我是歌手》之后,《爸爸去哪儿》《两天一夜》《奇迹梦工厂》《Running Man》相继引进,而《不朽的名曲》、《花样爷爷》 等韩国综艺也都有了引进的迹象,韩国综艺有望成为继韩剧、韩国流行乐后,中国观众的新宠。

韩国综艺走红原因:水准高 文化近 更接地气

      “现在的状况是,韩娱完全主动进军中国,希望卖给中国节目和演出,恰好中国市场也缺这类型的产品。”谈及综艺的火爆,资深韩娱专家马雪分析表示,“而且都属于东方,彼此文化圈交融很多,呈现起来也比较方便。”

文化相近好操作 制作水平有保障

      韩国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在内地荧屏走红,最主要的原因是中韩有相近的文化,节目也更接地气。以“好声音(在线观看)”为代表的欧美节目,虽然也有固定的收视群体,但毕竟还是从欧美的流行文化体系出来,而且内地电视台过度集中引进选秀节目,也造成了观众的收视疲劳。相比而言,韩国和中国的有相近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电视台也希望寻求一种最保险的模式获得最大效益。比如,选择《爸爸去哪儿》,正是因为中韩家庭父子关系存在着很多相同之处,做起来顺手;加上把习惯了光鲜生活的明星父子放到偏远的农村,也能勾起中国观众的兴趣。让看腻了选秀的观众有了新菜可以尝试,收视率走高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这也离不开韩国综艺本身的高超制作水平。马雪分析道:韩国综艺本身就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策划新颖,外景拍摄水平非常高,一档节目就投入几十台机位进行拍摄。此外,韩国编剧也很强大,他们一般都有10几年的经验,脚本详细到会预估出嘉宾可能会走的某条路。这些,都能给国内的制作团队提供非常好的帮助和指导。”

中韩联合创作或成为新趋势

      韩流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已经成了中国娱乐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两地娱乐圈互相交流融合的程度也越来越深。不久的将来,单一的版权引进,肯定会变成中韩联合制作节目,通过这种更接近普通观众的模式,韩国娱乐公司可以推广更多的新人,内地电视台也可以从中获得节目制作经验以及收视率等多方面的收益。
 

总结陈词:

      20年过去了,当年的第一批哈韩族,如今恐怕都已经结婚生子,但韩流依然在影响着中国内地的娱乐圈,力度依然还是那么大。这就不能不让人思考,韩流真的只是靠一批长相出众的俊男美女么?显然不是,对观众的尊重,对工作的认真,恐怕才是韩流长久不衰的秘密。内地的娱乐从业者们,除了单纯的买卖之外,能不能把韩流真正的秘密领悟到呢?

 
分享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